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11选五怎么买比较好 > 新闻动态 > 全国劳动模范刘永生:一个“乡村120”的49年

全国劳动模范刘永生:一个“乡村120”的49年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7:33    点击次数:61

4月28日,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,66岁的刘永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。

\n

\n

刘永生正在为病人看病。受访者供图

\n

作为陕西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一名乡村医生,行医49年,刘永生足迹遍布周边及邻省100多个乡村,接诊病人超过12万人次,被当地人称为“乡村120”。他用行动,成为当地乡亲们健康的坚实依靠。

\n

​​母亲教诲让他选择从医

\n

1959年5月,刘永生出生在陕西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,这里地理位置相对偏远,村民到省城西安、渭南市、潼关县城就医路远耗时。

\n

2岁那年,刘永生右腿意外骨折,母亲跑了3天也凑不齐钱给他看病。没钱看病,刘永生的腿可能就要保不住了,母亲急得放声大哭。

\n

村支书知道此事后,立刻动员党员干部开始筹钱。你八毛我一块,就这样,大伙儿凑足了20元医药费。

\n

刘永生的腿保住了,母亲感念村民和村支书的恩情常叮嘱刘永生:“娃呀,你一定要好好学习,长大了当个医生,要让没钱的人都能看得起病,一辈子不要忘了村支书的恩情,不要忘了乡亲们给咱的帮助。”

\n

从医的这粒种子默默在刘永生心头埋下。高中时,刘永生选择了医疗班,从此开启了他治病救人的学习过程。

\n

1976年,刘永生毕业回村。这年春季,当地麻疹流行,村里很多小孩发烧、出疹子。短短几天,村里有4个孩子因此夭折,整个村子陷入一片恐慌。

\n

当时,医疗站缺人,刘永生根据在医疗班搜集的治疗麻疹的资料,结合当地流传的一些土方子,配制出了一剂草药。由于是第一次给人看病,刘永生格外小心,为了验证配制的药有无问题,他以身试药,详细记录身体状况,确定可以使用后,就想给生病的孩子用药。起初,大家都有些不相信他这个“学生娃”,被病情逼急没法了,就有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让他给孩子用了药。

\n

“最后,我把娃娃们的病治好了,麻疹在村上慢慢得到了控制。”刘永生说,他也因此获得了大家的信任。

\n

村支书觉得,刘永生是一个学医的苗子,把他送到当地医院参加了3个月的集训。结业后,刘永生回村成为一名“赤脚医生”。

\n

把守护乡亲健康当作一生的事业

\n

记忆中,缺医少药在寺角营村曾是常态。村民往往是“小病拖着不治,大病没钱不能治,得了急病医院太远来不及治”。

\n

为了减轻村民痛苦和负担,刘永生独自挑起全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担。

\n

村民曾这样形容刘永生的工作状态:没阴没晴、没黑没明,吃饭不知道饥饱、睡觉不知道颠倒。

\n

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,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,村里一位老人突发疾病。“当时啥也没想,背起药箱就冲进雨里。”刘永生回忆,当时乡间小路被雨水冲刷得泥泞不堪,好几次险些摔倒,可一想到老人还在等他,他咬牙前行。等赶到老人家里刘永生已浑身湿透,他顾不上自己马上诊断治疗。经悉心救治,老人病情逐渐稳定,家属感激地拉着他的手说不出话,他只是笑了笑:“人没事就好。”

\n

刘永生也有过失败。记得有一年夏天,村上一名孕妇产后大出血,刘永生赶到患者家进行紧急处理后,产妇被送往了县医院。但很遗憾,由于失血性休克,产妇没能抢救过来。看着患者母亲和丈夫悲痛欲绝的样子,刘永生心里十分痛苦。

\n

“从那天,我就下定决心,乡亲们需要啥,我就学啥。”刘永生说。

\n

于是,为了帮助更多孩子健康安全地出生,产妇平安地生产,刘永生开始学习产科知识和救治技术。到现在,他接生过的孩子有500多个,大人、小孩全部平安。

\n

除了产科知识,49年间,刘永生四处拜师学艺:跟着老中医学针灸按摩,到镇卫生院跟着医生学西医,往县医院、市医院转送病人时也跟着医生学习相关疾病的救治方法。刘永生还自费到西安、郑州等地参加医学专业培训30多次。刘永生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,白天接诊出诊,到了晚上,他看书学习、剪贴搜集方子,写下检查复诊的体会。这些年来,他亲身体验的药不下百味,记下大小笔记80多本。就这样,刘永生在干中学、学中干,时间长了,他的医术也在一天一天地提高。

\n

“刚学医那几年,为了体验针灸的手法和针感,我常常在自己身上扎针,青一块紫一块。”刘永生说。

\n

经长期学习,刘永生先后掌握了针灸、拔罐、按摩、洗胃、急性外伤处理、导尿等技术,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技法。在治疗常见病、多发病时,患者的痛苦减小,花费也很少。

\n

从医多年,刘永生心里建起了一本厚厚的“健康账册”。刘永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,村里谁是老年病、慢性病患者,谁是重症患者,他都记得清清楚楚。除了日常的接诊、出诊,刘永生还会专门抽时间上门探访,和患者聊聊天,给他们宽宽心,用心用情守护着乡亲们。

\n

1977年,刘永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他说,从在党旗前宣誓的那一刻起,他就立誓做群众健康的守门人,“守护群众健康,这也是我选择当乡村医生的初心。”

\n

上游新闻记者从当地获悉,刘永生行医49年,足迹遍布周边及邻省100多个乡村,接诊病人超过12万人次。他坚持边看病、边学习、边琢磨,有效缓解了周边群众看病难问题。

\n

医生不只是治病,更要暖人心

\n

药价合理服务还特别好,刘永生的医术越来越精熟,医德也声名远扬。十里八乡的患者都慕名而来,就连邻省河南灵宝、山西芮城等地的患者也来到这个乡村卫生室寻医问药。

\n

眼见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不少人还在外挣了大钱,刘永生说,自己也有过离开村子的想法,“但是当想起自己看好病的那些患者,他们在弥留之际不喊自己的儿女,却喊着我的名字;有的人说‘儿子在电话里,永生在我身边’……想起这些话,我就更加坚定了要在村医岗位上继续做下去的决心。”

\n

此后,有不少人劝他搬到县城开诊所,被他婉言谢绝;也曾有几个人想利用他的名气推销药品,承诺给他丰厚的回报,但都被他挡了回去。

\n

他说,家乡就是他的根,是他人生的舞台,“为了村民的健康,我愿做一辈子的村医!”

\n

在刘永生看来,医生不仅是份工作,是理想,更是一个人存在的价值。

\n

刘永生不仅看病收费合理,甚至有时还垫钱帮患者看病。他常常自掏腰包为困难患者垫付医药费。他常说:“人健康最重要,钱的事儿别放在心上。”

\n

“在我眼里,病人只有患病的轻重之分,没有穷富之分。前些年,我撕掉了之前记的两本账簿,让那些生活相对困难、还不起医药费的乡亲卸下精神负担,能更轻松、健康地生活。”刘永生说。

\n

为了群众就医方便,刘永生自费3万元买了一辆小轿车,由儿子开车送他出诊或接送病人。村里老人突发病症、小孩半夜感冒发烧,只要一个电话,不管白天黑夜,无论刮风下雨,刘永生从不推辞,总是随叫随到,乡亲们都亲切地把他称为“村里的120”。

\n

在刘永生看来,做医生不但要减轻患者的痛苦,而且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,进行心理疏导,让乡亲们积极面对生活。

\n

村里有位老人,患有多种慢性病,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舍不得去大医院,病情总是反反复复。刘永生知道后,主动揽下老人的日常诊疗和健康管理工作。

\n

刘永生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,用大白话和生活里的例子,教乡亲们预防感冒、腹泻这些常见病,还有怎么养成好习惯。慢慢地,村民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了,身体健康指数也越来越好。

\n

刘永生为自己定下了“15字方针”,即“会预防、能诊断、会看病、能治疗、会转诊”。“做好健康科普能提升群众的健康意识,这对于基层老百姓尤为重要。因此,我把‘会预防’放到了首位。”刘永生说。“少吃盐,多吃醋,跳跳舞,散散步”“裤带长,寿命短;膘长一寸,命少一时”……从日常卫生习惯、健康教育到慢性病管理、疫情防控等,刘永生经常编一些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做宣传,引导乡亲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。

\n

​村民感念刘永生的好,村里的婚宴、孩子的满月宴、老人的寿辰……但凡节庆,大家都想着刘永生,甚至地里刚下来的瓜果蔬菜,有村民也想着第一时间让刘永生尝个鲜。

\n

在村里,上了年纪的老人称刘永生为“永永”,而小辈们则喜欢叫他“永叔”,刘永生也用医德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爱戴。

\n

他用爱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

\n

刘永生用他的大爱和善举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

\n

2016年,一支由农民、理发师和厨师等组成的“刘永生志愿者服务总队”成立了,下辖十七个分队,一千多人。志愿者们利用节假日,承担起了照顾留守老人、重病患者,以及帮忙收粮食、打扫街道卫生、去敬老院给老人理发等工作。

\n

刘永生的从医之路对家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。刘永生说:“现在我慢慢老了,为了能让村上的人继续在卫生室看病,我儿子毕业以后,也成为了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。我孙女上大学,也学了医学专业,我要把治病救人这个事继续做下去。”如今,儿子学医毕业后也回到了荒移卫生室,主要负责群众公共卫生服务工作,继续守护村民的健康。

\n

刘永生的付出得到了社会认可。他先后荣获“潼关县道德模范”“最美渭南人”“渭南市扶贫济困优秀党员”“渭南标杆”“中国好人”“陕西省优秀乡村医生”“三秦最美医生”“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”“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”“白求恩精神奖”“中国好医生”等荣誉称号,并当选为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、渭南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。2016年9月,刘永生的先进事迹入选陕西省中小学生《爱国主义教育》系列读本。2018年2月,陕西省委授予刘永生“三秦楷模”荣誉称号。

\n

今年4月28日,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,66岁的刘永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。

\n

刘永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,荣誉本质是授予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、基层医护工作者,更是对医生这份光荣职业的褒奖。

\n

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